写实的,抽象的?乡土的,城市的?地域的,国际的?现实的,象征的?……7月16日下午,“溪山翰迹·纸上生——曹琼德绘画作品公益展”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艺文馆举行,众多嘉宾就其人其画展开讨论。现场,多种类型的绘画作品,特别是多种意象带的不同解读,令大家直呼过瘾和意犹未尽。
本是下午3点举行的活动,许多人中午12点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在一幅幅作品中驻足和流连。岜沙系列、民间肖像、动物系列、甲骨文系列、屯堡系列、城市镜像系列、练习簿系列、胡杨林系列,以及部分手稿和素描……近180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40年,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中意的。
“这是我在贵阳最重要的展览,是我40年艺术经历的回顾。”曹琼德说,展出的作品包含了不同的类型,既是自己艺术经历的呈现,也是自己艺术探索的证明。每个类型的作品,其实都是自己的不同想法,即便最后发现不那么完美,但都希望画出新意和探索性。
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作为曾经的领导、同事和邻居,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见证了曹琼德从青年艺术爱好者到优秀画家的全过程。戴老回忆,自己某年随团出访奥地利,特意带了贵阳市文联所编的书画作品《对山集》,当地艺术家就特别喜欢他的作品。“他有自己的语言,这是画家技术水平成熟的标志。而且,他一直都处于探索中,作品呈现出了多种面貌,又达到了新的境界。”戴明贤说。
为了能安安静静地看观看此次展览,著名文化学者余未人上周末曾单独前往孔学堂艺文馆,因为“(画)里面有很多哲思的东西”。没想到,现场遇到一位自认为不懂艺术的熟人,观看中突然被一件作品所吸引,走后还不停地说,一定要介绍周围的朋友来看看。“这个展览之所被这么多人所喜欢,就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余未人说。
“好的美术作品,就在于能引起的读者的共鸣与互动,要从历史的深度和厚度来看待他的作品。”著名诗人哑默以曹琼德的作品《甲骨文》为例,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他看来,该作品体现的不仅是曹琼德绘画的技艺和思想,更有画家的性情、修养和生活态度,以及中国绘画的传统与当代走向。
作为曾经的小学同学,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不仅藏有曹琼德于1979年在北京举办“贵阳五青年画展”时的相关文献,最终重要的是,他更清楚其作品的某些思想来源。“他的作品有大家气象,关键在于他的学术涵养。”王六一透露,早在1970年代,曹琼德就开始关注拉美文学,并可能深受影响。因此,他的作品看起来是贵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但视野其实是国际性的,其作品的丰富性与寓意性,总给人许多丰富的联想。
他不仅是画家,更是贵州美术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艺术史家,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顾朴光格外看重曹琼德在贵州美术史上的地位,以及对贵州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说,从改革开放后的“贵阳五青年画展”,到后面的许多重要展览,曹琼德都是参与者之一,可见对贵州版画的影响。如《新中国美术60年》收录的贵州版画作品,除了董克俊与蒲国昌两位老先生的,另一件就是他的《中国荷花》,可见是在全国有影响的贵州画家之一。“他一直坚持不懈,因此成为当代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顾朴光说,曹琼德的作品特点突出,既现代又乡土,既传统又先锋,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贵州绘画的图式完美结合,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成就。
“事事讲究,事事追求完美,这就是曹琼德。”画展开幕式时,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在探讨曹琼德对艺术的专注与严苛,所用的“讲究”一词,一时在艺术圈引起共鸣和热议。而此次研讨会,他坦言再次见证了曹琼德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谌宏微认为,曹琼德不仅是贵州标志性的艺术家,他作为贵州美术最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不仅推动了贵州版画的发展,对贵州美术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从小一起画画的发小,中央美院教授曹力和曹琼德一向感知很近,并都自小就有对艺术的共同向往,上中央美院后,回来仍然一起写生和讨论。但后来再次到曹琼德的画室,看了那些正在进行中的作品后,还是暗暗吃惊:里面没有学院带来的束缚,而是充满着诗歌与音乐。“如今再次看他的作品,还是很欣慰,而且也实现了我们当初共同的承诺:不管能否考上大学,都会一如既往地画下去,都会为艺术奉献自己的一生。”曹力说。
敢于否定自己,然后用新的形式突破和表达自己
因为长期在北京,《“贵州现象”启示录》作者罗强烈这是第一次观看曹琼德各个时期和各种类型的作品。在他看来,曹琼德的画,虽然更多呈现的是贵州特殊的地理空间,但本质上其实是纯粹的艺术。如作品《牛》,看起来尽管是贵州的,但牛与牛栏的阻力,其实不正是人面临的困境,以及艺术家理性与激情的平衡?“他为贵州乃至全国,在绘画语言、绘画艺术上的贡献,需要慢慢梳理才能理得清楚。”罗强烈说。
同样,专门从北京赶来的电影《盲井》导演李杨,也是研讨会的特殊嘉宾之一。他说,曹琼德看起来温和、宽厚、大度,但作品里却让人看到了激情澎湃的力量,那是艺术家对天、地、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感受。难得的是,他敢于否定自己,然后用新的形式突破和表达自己。
现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王建山、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红旗、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刘兆丰、贵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彭承军、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以及学者王良范、张建建等嘉宾,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对曹琼德其人其画的看法。大家认为,曹琼德的作品既是地方性的,同时也是超地方性的,在许多方面做到了极致,放到任何层面的交流和展览都毫不逊色。贵州有这样的艺术家,不仅是贵州艺术的幸事,同时也是贵州的幸事。
“我其实不太关注当下的贵州美术,因此此次前来,特别想看曹琼德1986年的作品,想看那种精神性的力量,那种粗粝又野性的精神。”刘兆丰坦言,没想到所有的作品看下来,看到的不仅有生命的涌动、技术的成熟和人的沉稳,其中同样有青春的涌动,这些与1980年代血脉相连,生生不灭。那种历史性、仪式性的框架下,所蕴含着的生命的涌动,仍然如此青春,如此迷人。
曹琼德简历
1955年生于贵阳,籍贯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促会版画院副院长,贵州版画学会会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专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贵州文史馆馆员,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学术委员,贵州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个人展览2019年 时光纸意——曹琼德绘画作品展/贵阳/贵州美术馆2015年 文化品鉴之旅——曹琼德画展/上海/保利大剧院2014年净像/镜像/曹琼德画展/贵州省黔文化中心2013年城市镜像/曹琼德画展/保利公园20102004年春之门·中国灯笼装置作品展/法国巴黎1993年曹琼德画展/北京/国际艺术展览中心1989年曹琼德绘画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作品收藏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版画博物馆 广东美术馆 江苏美术馆 江苏省文化基金会浙江美术馆 黑龙江美术馆 观山月美术馆 贵州美术馆 重庆美术馆 贵阳美术馆 深圳观澜美术馆 青岛美术馆 哈尔滨版画博物馆 神州版画博物馆 春秋版画博物馆 广东美林美术馆 美仑美术馆新华传媒集团 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美术出版社 中国版画编辑部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 上海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 深圳画院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实验小学 贵州天海美术馆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