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溪山书会第35期如约在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开展。本次书会邀请到贵阳学院副教授、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贵州平台负责人唐安,他以“哲学与哲学思维”为主题,分享了什么是哲学、哲学思维以及哲学思维与文化等内容,带领书友走近哲学,走近生活。
唐安从“哲学是什么?”开始说起,他认为“哲学作为智慧,不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都叫做智慧之学,是充满生命力的、灵活的理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同人的生命紧紧相联,是活着的东西。”
书会上,唐安推荐了《苏菲的世界》这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这是一本轻松、启蒙的小说,可以通过慢慢引导青少年回到生活实际的文化中来。”
“哲学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有,不在于你有多少知识和学问,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是最靠近我们的东西,所以不要拒哲学于千里之外。”唐安说。
当谈到哲学与思想、智慧、知识、学问之间的关系时,唐安表示,“知识和学问与思想和智慧其实不是一码事,两者是有区别的。而哲学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知识和学问,它是智慧之学,思想之事。”
“哲学思维就是批判思维、自由思维,即只有进行批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而批判和反思,就是对哲学本身,对自己从小习得的东西的批判和反思。”唐安认为,反思批判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就是使我们回到我们生命的内部,回到生命本身,做一个真实的人。
关于怎样用好哲学思维,唐安认为,“真正的哲学思维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了解它们赖以存在的前提,它们最根本的、历史的、情境的现实历史经验,进而对它们进行批判和反思。”
谈到哲学与文化,唐安从西方文明、古希腊文明以及东方文明这三种文明中分析哲学。他认为,“哲学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与事物打交道的基本的方式,是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思维的基本取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它的哲学都是一样的,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
在互动环节,书友们就他们对哲学的思考、哲学对个人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
书会结束后,一位70多岁的老教师分享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而言我真的是非常的贴切,让我对人生观、世界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自主创业的周女士说到,“听说孔学堂举办关于哲学的活动,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就带着两个外甥来到现场聆听,也希望孔学堂多多举办这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书会活动。”
据了解,孔学堂溪山书会自2019年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和积极响应,溪山书会阅读推广活动均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导向,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也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开展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读者报名参加,每期活动设定不同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主讲老师及广大书友,展开对文学、艺术、音乐、经济、传统文化等领域话题的探讨解读,再现读书与生活、读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作者:张驰翔 实习生 朱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