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为丰富孔学堂“爽心之约”避暑季文化活动,贵阳孔学堂“溪山踏歌行”系列舞台艺术公益演出之“国风雅韵”音乐会在贵阳孔学堂阳明大讲堂上演,本场音乐会由孔学堂溪山琴社、桐和琴社携手演奏,以古琴、弦歌、箫、鼓等乐器,为观众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现场表演了器乐合奏《鹿鸣》、古琴二重奏《流水》、独唱《青玉案·元夕》等15个节目,其中不止有经典国风音乐,更有器乐合奏与舞蹈、汉服朝代秀、香道等多形式的结合,以及国风经典与苗族特色相结合的曲目《四月八》,多形态、多感官直击观众内心。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的演出成员并不是专业表演团队,而是孔学堂溪山社员利用工作之余排练出来的成果,旨在传承与传播古琴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民族器乐重奏艺术与作品创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以《诗经·小雅》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开场,欢快的曲调传达出热情、喜悦的情绪,又通过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溪山琴社名誉社长吴若杰崭新的编曲呈现,曲目传达的宾主尽欢、和乐且湛的氛围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一高一低,一沉一亮,“古琴十大琴曲”之一《流水》以古琴二重奏的形式一应一和,编写的全新二声部更显曲调表达饱满丰富。“起”、“承”、“转”、“合”四大部分段落情绪分明,或流水潺潺,似深山茂林息心聆听山泉之声;或点滴泉水,加以歌声润色情感;或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可谓“听轻巧凝重之音,可视其明暗、感其厚薄、知其冷暖、品其甘苦”。
节奏平稳、单音参差组合,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普庵咒》用最愉悦、慈悲的方法驱离虫、鼠、蚊、蚁,用最简单、轻松的方式避开凶邪、冤结、恶煞。现场也以器乐奏鸣与香道相结合,更渲染出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氛围,传达心神俱静、万念一空的精神。
最后,音乐会在器乐合奏的《桃夭》落下帷幕 ,现场掌声雷鸣,观众们还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当我闭上眼睛,好像置身山野田园,如文人雅士一般品茶吟诗,这场音乐会简直是一场享受。“现场观众安蓉女士表示,几乎不会错过孔学堂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孔学堂能给普通民众提供一个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高雅艺术的魅力与风韵,她表示自己也很期待下一次孔学堂的活动。
除此之外,在8月3日正式开班的孔学堂第二届中国经典研习班成员也来到了国风雅韵音乐会的现场,白天研习班的中国经典研读相关课程结束之后,晚上又来到音乐会的现场沐浴身心。“我最喜欢今天音乐会的一个节目就是《酒狂》,很多人最开始听国风音乐就是从这首开始,今天的打击乐器看上去是一个酒壶的设计也十分新颖契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博士杨世帆表示,非常感动孔学堂能以这样的形式,拉近高雅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更好的弘扬与传承传统艺术,这次研习之行收获满满。
据悉,孔学堂“溪山踏歌行”舞台艺术公益演出活动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为方向,让更多民众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除了“溪山踏歌行”系列国韵演奏外,今年夏天贵阳孔学堂还将持续推出中国经典研习、“溪山岳麓·斯文在兹”讲会、“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论道、孔学堂真心英雄研学等系列活动,敬请期待。
- 现场图集 -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云嵩/文 实习摄影记者 梁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