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来自秘密后院乐队的《大游仙》专场音乐在贵阳孔学堂上演,精选了十二首极具中国古典文学的曲目,与市民共赴文学之美。
秘密后院乐队成立于2005年,迄今已发行专辑十余张。秘密后院乐队擅长用中国古诗词式的语言来创作,以民谣为基,道情为意,将传统诗词语言配合雅致内敛的编曲相结合,致力于生命自身情怀观照,极具中国传统人文情怀。“仰首看天,俯首见地,即身人间,大道流转。”这或许可以描述秘密后院诗心道情,大化见独的音乐美学。
“咚咚、咚咚、咚……”晚上7:30,踏着富有节奏的鼓声,音乐会拉开了帷幕。不似民间音乐引人血液沸腾、身体兴奋,秘密后院更像文人乐者,他们正襟危坐在台上,音乐缓而疏,形散而神不散,又有古文文本为底,耐思宜遐想易共情。
如《沈园二首》中陆游唐婉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凤兮》中领庄子意,无用之用,虛以待物,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宿命感;《两忘》则如浅吟低唱的歌谣,带着童趣,有对儿时的留恋,对大自然中四季的珍惜,最后达到对物我的超脱。
比起过往“正式”的演出,几首歌的稍息间隙,秘密后院颇有几分“说书人”附体,与台下少了些“表演”的相隔,多了与朋友面对面喝酒聊天似的,更自在的交流。谈笑间秘密后院透露,这一次是他们在孔学堂的第三次表演。“我们第一次来孔学堂表演是2016年,幸运的是,也是同一个主题‘溪山踏歌行’,希望孔学堂能有更多的相关活动,可以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后,音乐会在器乐合奏的《大游仙》落下帷幕。在观众的热情邀请下,秘密后院加演一曲李叔同先生的《送别》,在潺潺歌声中与观众话别。在这场以歌会友的精彩演出中,观众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雅致之美,更对接下来的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真的很感动,没有想到传统诗词唱出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中间乐队的解读也很有趣,让我对这些诗词有了更深的体悟。”市民黄女士说。
张先生是香港人,刚到贵阳避暑,今天是他到贵阳的第一天恰好看到了这场演出,他表示非常惊喜,“今天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贵阳孔学堂,贵阳的文化氛围比我想象的浓厚,民谣加诗词这样的演出形式也非常新颖,我在这里还要待一周,非常期待孔学堂接下来的活动。”
据介绍,秘密后院《大游仙》音乐会只是今年贵阳孔学堂“溪山踏歌行”文旅IP品牌活动之一,接下来,贵阳孔学堂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文化为媒、以文化惠民,让更多的年轻人体验传统文化精髓与魅力,让传统文化得以与当下社会相结合,进一步丰富“爽爽贵阳”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
现场图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田一郦文 张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