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在2023“孔学堂文明论坛”活动期间,同步举办了“溪山踏歌行”系列舞台艺术公益演出活动,孔学堂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家书》剧组带来一场以贵州籍烈士冷少农为主要题材的原创舞台剧。
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两个小时,化妆间里的演员忙忙碌碌,道具组的同学也在做最后的检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剧组带队老师也在调整刚刚彩排后发现的细节。
“我在《家书》舞台剧中扮演恽代英,这次虽然是第三次正式演绎这部舞台剧,但是是第一次来到烈士冷少农的家乡。我能够在贵州的舞台上,向烈士根脉所系的父老乡亲去表现他自己的生平经历、过往和革命历程,可以说是一次更加深入的灵魂体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的学生孟屿昆说。
孟屿昆认为,在这场剧当中冷少农这个人物最难表现的,是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立体性,但也正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革命烈士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苦痛,有自己的孤独,他们也有家人、有父母、有子女,但当革命事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必须做好全身心投入,不顾一切牺牲的准备。”他表示,烈士的牺牲可能会容易符号化、刻板化,但是想要真正让他成为一个鲜活的人物,就必须让大家都能够体会到,他们所面临的挣扎、选择、纠结有多么真实、多么深刻,才能够真正反映出他们最终的选择是多么的高尚和勇敢。
孟屿昆表示,无论是红色文化还是阳明文化,能够切切实实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感受其中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再一次让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浸润到内心深处。“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此行可谓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延续红色精神,努力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孟屿昆说。
当记者问到《家书》舞台剧的编剧兼导演对于该剧的创作灵感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梦辰表示,最开始确定了以冷少农的家书作为整个舞台剧的核心就展开了构思,但想到如果只单一讲述冷少农那个年代的时间线的话,会显得单调死板没有新意,且同时也在构思烈士题材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关系。“于是最终打造了两个平行时空,主人公在寻找冷少农的过程中逐渐入戏,最终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仰。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建立起时代精神的联系,也使得故事梗概更加新颖。”李梦辰说。
李梦辰表示,在挖掘并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时,首先要保证题材来源是真实可靠的,真正的历史往往比臆想的故事更加拨人心弦、催人泪下。其次是要保留历史故事最抓人的矛盾点,冷少农的故事正是在一次次摇摆不定的抉择取舍中,让观众的心颤起来。最后,就是在故事情节中注重对人物的塑造。“舞台剧只是对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其中一种形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是无限文艺作品永不枯竭的精神瑰宝,如何继续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李梦辰说。
记者 刘云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