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8月1日,贵阳孔学堂第三届中国经典研习班开班,来自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永胜为学员们带来《“龙场悟道”的文明观意义》和《事上磨炼:王阳明心学的经验诠释》课程。授课期间,记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阳明心学的关系、阳明心学对现代人的指导意义等话题,专访了陆永胜教授。
记者:您希望学员们通过研习班能收获什么?
陆永胜:首先此次研习班举办非常成功,希望通过研习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年轻学员在学术层面打开学术视野,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包括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中来。同时,研习班安排了很多实践研习活动,让学员更多了解孔学堂、了解贵州,这也是贵州文化走出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贵州的阳明文化,这是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很好途径。
记者:面对AI浪潮,您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阳明心学之间有哪些潜在的融合点或互补之处?
陆永胜:现在 AI发展势头猛进,特别是以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客观来讲,AI技术的发展消解了人的主体参与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和阳明心学本体论里边的主体与本体性等等方面有关联性,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AI技术发展本身来讲,作为一种技术的革新、文明的进步,最终也要围绕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为目的,终究要服务于人,所以大家要客观看待现实情况。
记者: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在AI时代保持道德判断力?
陆永胜:阳明学讲心物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怎么来看待 AI技术的发展?要把它看作一种工具,一种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的载体,它与我们在生活中密切相关,必然也会出现人与技术之间的科技伦理问题。“良知思想”其实对于我们处理技术科技伦理问题有很多指导意义,比如首先人要有主体性,有基本的、普遍性的道德判断作为一种标准,使用AI技术而不至于做出有害于社会发展、有悖于社会伦理、或者说影响损害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出现,所以我觉得阳明学可以提供很多的智慧。
记者:阳明心学中对现代人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您认为现代人如何将这一哲学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陆永胜:现在不光是年轻人,其实大家面对快节奏、纷繁复杂、各种利益诱惑的环境,这是随着物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阳明心学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就是阳明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一个理性的主体,不随心所欲、不随波逐流、不追求纯粹物欲,要从理性出发客观看待问题,正确地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特别是人与欲、利的关系问题。如果把阳明学真正在生活中贯彻出来,真正地起之于心,发之于行,以理性的精神、理性的道德指导生活,那么现在面对的很多问题应该可以比较好的处理。
记者:您认为孔学堂应该如何围绕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陆永胜:孔学堂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期刊杂志社,包括此次的研修班等,还成立了很多学术推广机构,这都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孔学堂可以更关注一些文化产业,要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结合起来。这两年国家对文化产业很重视,未来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可以发挥文化产业中文化的普遍性、公共性服务于大家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发挥文化产业的产业性,通过精神的生产、精神的消费、精神的分配等一系列环节,提供文化产品,让更多人得到实惠,而且形成良性机制,有更长远的规划。甚至还可以拓展视野和思路,把贵州四大文化工程设计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构成良性循环机制,长效上以文化事业作为指导,来界定文化产品公共、良好、正向的属性,让更多人来感受四大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锐/文 赵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