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孔学堂第二十八期“游于艺”专题系列讲座在孔学堂明德厅举行,黔东南州侗族大歌艺术团团长、牛腿琴演奏家、传承人蒋步先带来以“侗音雅韵——侗族音乐之魅力”为主题的精彩内容,借此契机,记者专访了蒋步先老师。
当天,蒋步先带着祖传了200多年的牛腿琴亮相孔学堂,“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牛腿琴的传承与发展。”蒋步先说,牛腿琴是侗族独有的传统乐器,早在唐代就已经成型。牛腿琴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是非常珍贵的乐器,会拉牛腿琴、会唱牛腿琴歌的老人非常受人尊重,牛腿琴不单纯是件娱乐的乐器,同时也具有社会功能,在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腿琴的琴师在我们侗寨不单纯是音乐人,还是一个懂道理的人,有给大家评理的职能。”蒋步先说。
蒋步先从小跟着爷爷、外祖父还有舅公等老一辈的民间牛腿琴演奏艺人学习,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时,还把牛腿琴带到了北京。得益于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包括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及作曲家的悉心指导,蒋步先对牛腿琴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新的高度。蒋步先进一步讲道:“像我们国家的弦乐、高音,比如,京胡、板胡、高胡,这些都没有直板,它的音准就受限,牛腿琴有直板,而且它又可以演奏双音,弥补了我们国家的高音乐器、弦乐乐器的空白。”在经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后,蒋步先对传统牛腿琴做了改良,“我们家里古老的牛腿琴只能拉一个八度,现在的牛腿琴可以拉到两个八度以上,甚至将近三个八度,音域扩大了很多。”
在高等学府深造后,蒋步先带着牛腿琴走上国际舞台。“牛腿琴不但是侗族乐器,而且是世界人民都非常喜爱的民族乐器。”蒋步先回忆道,他曾到过30多个国家演出,外国人对我们的牛腿琴非常认别在欧洲,他们对牛腿琴的音色接受度很高。在美国、加拿大演出时,一些音乐界的朋友认为牛腿琴是非常好的古老乐器。
意大利是小提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演出时,这里的音乐家看到了牛腿琴,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牛腿琴的外形跟最早的小提琴几乎一模一样,演奏的方法也很像。在一幅400多年前的油画上,可以窥见早期小提琴的面貌,大家都感觉小提琴跟牛腿琴似乎有某些渊源。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也都对此颇感兴趣,正在研究中。
牛腿琴,这一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老乐器,在侗族地区正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困境。蒋步先先生对此深感忧虑,他坦言:“遗憾的是,年轻一辈似乎对牛腿琴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面对这一困境,蒋步先并未退缩,而是积极投身于牛腿琴的传播与推广工作之中。他目前在西南民族大学专注于牛腿琴的研究,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门做牛腿琴演奏。此外,蒋步先还在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举办讲座,希望将牛腿琴这门乐器能够传承下去。随着传承工作的推进,众多学习二胡、小提琴等乐器的学子加入到牛腿琴的学习中。
更令人欣慰的是,蒋步先的女儿也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成为牛腿琴演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在凯里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使得更多黔东南地区的学子得以接触并掌握这门乐器。“我希望更多的专业院校把牛腿琴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传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蒋步先还呼吁更多喜爱民族乐器的朋友和他一起努力,把牛腿琴传承下去。
人物名片
蒋步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牛腿琴演奏家、传承人、黔东南州侗族大歌艺术团团长。近年来,他创作了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荣获贵州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侗戏《侗寨琴声》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音乐创作奖、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特别奖。国家艺术基金侗族大歌音乐创作培训项目授课专家。
记者 舒锐/文 赵松/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