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贵阳市市东小学“古韵今承 文化长流”社会实践活动举行,该校近千名学生在贵阳孔学堂、十里河滩、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地,分别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活动。
礼序千秋 文化寻根溯源之旅
五月的十里河滩绿意葱茏,微风拂过波光粼粼的河面,将初夏的绿意晕染成流动的画卷。贵阳市市东小学学子以大自然为课堂,在此开展“拾叶绘节令”活动。只见同学们收集各式当季植物素材,在画布上拼贴出“立夏”节气主题作品。通过活动,他们不仅认识了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规律,更在创作中学会用独特视角观察节气变化,完成了一场自然观察与美学素养的双重成长。
除此之外,贵阳市市东小学学子还在孔学堂奔赴了一场礼仪研修之约。礼仪广场上,一场庄重的“诵大学 正衣冠 拜孔圣” 仪式徐徐展开。学生整齐排列,整理衣冠,面向孔子像行大揖礼,随后齐声诵读《大学》,声音洪亮,响彻广场。随后,同学们有序参观大成殿、孔子展览馆、阳明文化馆等,还开展了“器以藏礼” 活动,通过仔细观察青铜礼器的形状、纹饰,了解其历史故事和使用场景,对饮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理解。
杏坛立誓启新程,青衿逐梦共成长。活动中,同学们齐聚杏坛抒发理想,立下志向。当天活动精彩纷呈,同学们在躬身行礼间体会尊师重道的传统,在琅琅书声中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文化基因的传承与精神品格的塑造。
创意实践 领略手工创作之趣
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各式文化体验活动,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亮点之一。“医武同源”课程现场,动作指导老师详细解析八段锦基础动作招式并进行示范,2至5年级同学紧随其后练习,他们展臂如松,在吐纳气息间感受着身体的变化。
4年级、6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融合端午民俗与节气智慧的手工活动。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竹编技法并自制竹编小船,指尖翻飞间,一艘艘承载着节气智慧与端午风情的竹舟跃然眼前。同学们触摸着凹凸有致的竹纹,进一步理解了古人“顺时而动”的生活智慧,传统技艺与文化韵味在指尖悄然传承。
“春习射艺”课程让6年级同学体验了古代竞技项目的魅力。在礼仪广场,同学们手持竹弓,腰背挺直,眼神如炬,屏气射箭,箭矢破空划出优美弧线,现场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医道寻根 医药文化探秘之行
“同学们,你知道中医是如何看病的吗……”来到贵州中医药大学,五年级学子带着疑问开启中医药文化探秘之行。图书馆内,哥哥姐姐时而默声研读、时而奋笔疾书的画面,让同学们不禁畅想未来自己的大学生活。移步古籍室,泛黄的线装书静静诉说岁月故事,同学们围聚一起,聆听古籍装帧的匠心巧思,领悟古人的聪明才智。雕版印刷体验区弥漫油墨香气,学生一边看指导老师示范,一边拿起刷子刷墨、铺上纸张印刷,在油墨与宣纸的触碰间感受传统印刷术的魅力。
循着药香,同学们走进张仲景学术体悟馆。专业医师模拟看病场景,帮助学生了解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智慧,同学们还用手触摸药材、观察切片标本,进一步了解中药材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等,更直观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显微形态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结构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他们惊叹于微观世界的奇妙,也对中医药背后的科学依据有了新的认识。“药香承韵”制作香囊活动再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用散发着清幽香气的艾草、辛香浓郁的丁香、气味芬芳的藿香等各类中药材,制作出香气四溢的香囊。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更是少年成长的生动课堂,贵阳市市东小学学子不仅收获了传统文化知识,更在实践中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蜕变,让千年文脉在青春的传承中焕发崭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