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孔学堂邀请贵州民族大学三级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兼学科办主任、科研处处长龚德全老师讲学,主题为《屈原何以不朽?——端午节核心文化符号的建构与民族精神的形塑》。敬请关注、参与和传播。
到场参与就有机会获得孔学堂六艺学堂体验券、孔学堂明信片、定制书签等,有机会获得学员专属积分,轻松兑换孔学堂阳明文创!
内容提要
千载悠悠,艾草芬芳,龙舟竞渡。每逢端午,一位伟大的身影便清晰浮现——屈原。然而,在众多与端午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传说中,为何偏偏是屈原,成为了这个古老节日最为耀眼的核心符号?他的悲歌与理想,如何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深深嵌入民族的集体记忆,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甚至成为我们文化中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本讲座将带领您穿越历史迷雾,从民俗学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尝试解开屈原与端午节这场“千年之约”背后的奥秘。我们将一同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与纷繁的传说中,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屈原的形象如此突出,他的精神又如何与端午的节俗紧密相连?这背后,又蕴藏着我们民族怎样的文化选择与情感寄托?
这是一场探寻文化符号与民族精神的深度旅程。让我们一起,在粽香艾影中,重温屈原的不朽传奇,共同探寻端午节背后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蕴与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主讲人
龚德全,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现为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学科办主任,科研处处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区管专家;系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民族大学师德标兵;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贵阳孔学堂活动顾问。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4 部,参与撰写著作 4 部,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教学成果获第三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专著 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旅部项目、国家民委项目、贵州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高级别课题 10 余项。
主持人
张军,贵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目前重点调查研究以皮影戏、木偶戏为代表的民间戏剧。现已出版专著《滦州影戏研究》《石阡木偶戏》《滦州影戏剧本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滦州影戏剧本整理与研究》《滦州影戏戏班调查与研究》等科研项目。
时 间
2025年5月24日(周六)09:30—12:10
地 点
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
主 题
屈原何以不朽?——端午节核心文化符号的建构与民族精神的形塑---“乡土中国”专题系列讲座(十六)
主办方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
报名通道:
1.微信报名: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贵阳孔学堂推广部传播科;
3.电话报名:0851-83617687
4.报名时间:2025年5月19日——2025年5月23日(上午:09:30—12:00,下午:13:30—16:30)
温馨提示:
1.报名成功的听众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与,请及时在微信后台取消报名(格式为姓名+取消+讲座日期,如张三+取消+10月20日)。
2.讲座结束后,市民可将自己听完讲座的感悟和见解发送至孔学堂邮箱(3126902790@qq.com),优秀的文章我们将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进行刊登,另外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贵阳孔学堂学友群,获取更多活动相关信息。
(贵阳孔学堂学友群)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