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孔学堂邀请沈阳体育学院二级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董传升讲学,讲授主题为《主动健康的体育赋能与风险管理》,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永刚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近年来,我国在健康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慢性病蔓延、超重肥胖率攀升等隐忧。如何通过体育赋能实现主动健康,同时科学防控运动风险,成为当前健康治理的关键命题。
首先,董传升教授回顾了我国健康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我国健康治理面临的隐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治理成效显著,人均寿命大幅提升,从建国初期的35岁增长到目前的78.2岁,2024年中国人均寿命位列全球第11位。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健康治理背后的隐忧。伴病生活成为常态,体重管理问题在2025年两会成为热词。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成人和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逐年递增。同时,慢性病蔓延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次,对于慢性病蔓延的成因,董传升教授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慢性病蔓延的核心原因是体力活动锐减。从19世纪初到21世纪初,人类生产性活动占比大幅下降,基础活动量减少,健身成为一种补偿行为。加之膳食改善、生活享乐、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
再次,董传升教授就慢性病的缓解方案提出主动健康的体育赋能。面对慢性病蔓延的挑战,医疗健康在应对上显得力不从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公式,强调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在主动健康中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它可以突破医学健康的束缚,引导社会健康治理理念的转变,从单一的健身观念转向全面健康,实现体育健康全覆盖。通过打造体育健康生态体系,构建科学化运动流程,包括明确运动目标、合理安排运动内容、科学设计运动方案以及注意运动事项等,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适的运动强度和周期,确保运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运动风险的生成与防范,董传升教授也给大家做了详细说明。运动虽然对健康有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正确的健步走等运动可能会导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关节损伤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主动风险意识,学习风险防控技能,识别潜在运动风险。在运动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运动,正确选择装备,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过度。同时,推动运动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常备救护手段,确保运动安全。
最后,董传升教授讲述了中医养生智慧。中医养生强调主动养护生命,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理念,对我们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九种类型,每种体质都有其特点与养生方法。通过药食同源、修心养性等方式,实现动静结合的养生目标,达到健康快乐有意义地生活。
通过董传升教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我国健康治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赋能作用,加强运动风险防控,借鉴中医养生智慧,积极应对健康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努力。
本次讲座,听众反响热烈,对如何实现健康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讲座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赵永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