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教授讲述国学的历史与历史上的国学

2025-07-14 09:30:50 来源 贵阳孔学堂

7月13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桑兵先生亲临孔学堂讲学,主题为“国学的历史与历史上的国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副院长余露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图片

桑兵教授指出,“国学”原本并非一个稳定、清晰的学术范畴,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多指国家层级的教育机构,近代始因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而作为对抗西学的文化概念逐渐显形。历史上的“国学”常常因语境差异而各自表述,形态各殊,实难统一归纳。必须分清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国学”和作为中国文化笼统泛称的“国学”,正视历史上的真实存在,避免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在学术史层面,桑兵教授进一步指出,研究“国学”的学者不应仅止于讨论“应不应该研究”,更应直面“如何研究”。当前研究受限于分科体制的束缚,往往以现代学科范式对待近代尚未分科的国学知识体系,导致认识错位、结构割裂。

图片

接下来,桑兵教授强调应超越当下西学视域中的“学科”逻辑,回归“国学”在其具体历史脉络中的生成与变异。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自称”“他指”与“后认”三种语境中的“国学”概念,避免以现代观点误读历史。他指出,国学之所以在近代成为问题,恰在于中学在西式分科体制中被压缩、拆解,失去了原本的整体性。而将国学视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是西学中心主义的投射,而且会削弱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综合性与独特性。

图片

最后,桑兵教授介绍了《近代国学文献汇编》与《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的编纂旨趣与目标。他指出,两套文献分别从横向文献积累与纵向编年呈现入手,意在系统性地揭示近代“国学”的多样态存在与历史演化,从而为构建真正具备广度与深度的“国学研究”平台提供坚实基础。他强调,国学的真正理解路径,并非抽象定义的编织,而是回到历史本身,循其发生过程,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历史上的国学”,进而谈论今日何谓“国学”。

文/余露


  • 编辑: 张益豪
  • 统筹: 侯绍华 李沅栗
  • 编审: 翟 佳 周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