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贵阳孔学堂第四届中国经典研习班开班仪式在孔学堂亲民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25位青年学者齐聚于此,围绕“中国心学与民本思想”主题,开启为期一周的经典研习课程。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戴建伟,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大鸣,武汉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郭齐勇,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陈嘉映,同济大学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文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钱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姚新中,海南大学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舒大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建委,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肖立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研修部部长龙华等参加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在贵州古琴家卫家理先生原创古琴曲《四月八》中拉开序幕。戴建伟向大家介绍了孔学堂的发展历史和成果后表示,孔学堂中国经典研习班是一项推动知识传承、文化弘扬、思想交流而精心打造的青年学者学术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每次招生都得到大家的踊跃报名。研习班的主题“中国心学与民本思想”,更是让心学与民本思想交融,深入研习能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他希望各位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感悟中国经典内涵并用于实践,加强交流合作,相互提高学习,也希望大家以研习班为契机,挖掘心学与民本思想价值,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经典研习班策划人及授课老师之一,张文江教授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经典研习班教师队伍更加多元、更具有影响力,学员的学术训练也更为精粹。此次报名者众多,筛选学员主要以论文为标准,聚焦于学术功力、才华思想、未来学术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研习班举办的目的是搭建平台,以授课的方式让学员有机会和行业内顶级专家、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同时也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张文江教授希望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交流,让大家切切实实有所收获,并把学习的内容变成新的种子,带到各位学员将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去,他认为这也是阳明所提倡“知行合一”的体现。
中国经典研习班发起人郭齐勇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经典研习班不只是读经典,主要是提供一些方法论,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之下来理解中国人学习经典的方法。希望各位青年学子胸中有经典,不用多,但要深,要有看家本领,这是做学问的基础。读经典要向章黄学派学习,要逐个字理解,甚至注释都要读清楚。要有经典意识。如何真正理解经典?郭齐勇教授告诫大家,受时代限制,经典里有些内容不一定适用于当下,希望同学们头脑清醒、心有定力,进行创造性转化。最后,郭齐勇教授希望大家在孔学堂的学习交流中扎下根本,通过与老师们的相处,在做学问上获益,在做人之道也有所收获。
此次中国经典研习班得到了青年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员赵海涛是宁波财经学院的一名从事传统文化专业的教师,他表示,此次课程大咖云集,参与研习班也是非常期待跟慕名已久的老师进行学习。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陈萌萌说:“目前我的博士阶段研究方向是阳明心学,此次来到阳明悟道的贵阳,心里非常激动,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聆听前辈学者对于中国心学、民本思想的理解和对经典的当下解读。”来自贵阳学院的旁听学员周语表示,来参加研习班也是慕名而来,希望在学术方面能有所提升,期待聆听更多关于阳明心学的解读。
据介绍,本届研习班面向全国招收博士、博士后、青年教师、青年研究人员,经过对报名人员学历、年龄,尤其是入学论文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最终有25名人员入选。
7月20日-28日,授课老师将围绕《恒先》大意、物质文明背景中的轴心时代、王明阳的民本思想——对儒家经典的再诠释、西部儒学的历史与贡献、谈谈威廉斯的“个人完整性”概念、儒家民心论与“服务概念”的政治权威观、走进世界的中国哲学、同感现象是利己主义的还是利他主义的、中国心性论的起源与早期流变等经典课程以及实地参观研学,与学员一起展开深入研习。
据了解,贵阳孔学堂中国经典研习班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协办,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儒、释、道的核心经典,充分发挥贵阳孔学堂的高端智慧互联平台作用,培养通晓中华学术的高端人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从2022年举办至今,已有一百余名青年学者受益。
记者 舒锐/文 张晨/图 杨晓伟/视频拍摄 赵松/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