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心声琴韵——古琴艺术与心性功夫全国名家对话”在贵阳孔学堂启幕。浙派姚门、蜀派、广陵派、虞山派四大琴脉的古琴名家联袂而至,开启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与艺术展演。
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姚公白,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戴建伟,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北大文创院学术研究部主任、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智库丛书执行主编李耀宗,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肖立斌,古琴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李凤云,以及来自北京、天津、四川、西安、深圳、香港及贵州省内的古琴艺术家出席活动。
“天际层楼树杪开,夕阳下见鸟飞回。城隅碧水光连座,槛外青山翠作堆……”活动在贵州省古琴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光荣带来的阳明诗词弦歌,与孔学堂古琴研修班学员带来的琴曲《四月八》中拉开序幕。
开幕式上,戴建伟表示
此次“心声琴韵——古琴艺术与心性功夫全国名家对话”是在2024年成立的贵阳孔学堂古琴名家工作室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地推动传播弘扬古琴文化,将之与阳明心学相会通,旨在探讨普及古琴艺术与心性功夫的内在联系,既是心性修养与艺术审美的双向提升,更是优化转化运用的具体实践。今后,孔学堂将持续以孔学堂古琴名家工作室为载体,邀请各流派代表名家共同成立工作室,搭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古琴学术研讨、文化交流、产业互动的平台,助推中国古琴文化事业发展。对于此次活动,他希望实现三个层面的效果。在学术层面,探讨以艺明道的实践路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提供理论支撑。在传承层面,希望依托名家现场演绎与交流,传承古琴艺术的当代价值,推动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在社会影响层面,希望让观众在琴鸣中感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修养境界,为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提供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希望可以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传播模式,为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积累宝贵经验。
李耀宗表示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应用作用,特别是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对探讨“古琴艺术与心学”主题高度契合,古琴艺术所追求的“中正平和”恰恰与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境界相得益彰。此次探讨古琴与心学的深远影响,既是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当代人文精神建设的积极回应。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将积极推动与孔学堂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优秀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传播工作,让文化发展焕发新的生机,让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姚公白表示
非常感谢孔学堂提供这样一个展示古琴艺术、古琴琴学琴乐方面的平台,给了古琴与心学对话交流的一个机会。孔学堂多年来都是高端的文化学术交流平台,举行了无数次的各种学术交流,无论是阳明心学,还是古琴艺术,都曾邀请过众多专家举办过多次活动。对于孔学堂和北京大学文创院联合开创的孔学堂古琴名家工作室,姚公白表示,意义在于古琴再一次在孔学堂发扬光大,希望把全国各地特别是各家各派的风格,向广大古琴爱好者、心学研究者做些展示和联系交流。
随后,学术交流活动正式进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均带来《明代心学与汤显祖的古琴观》,贵州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古琴专委会会长洪波带来《阳明心学与贵州古琴》,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顾迁带来《从“琴者禁也”到“琴者心也”论琴乐传统的现代转化》,古琴家、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考官、四川音乐学院古琴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河带来《行知合一:我的古琴实践观》主旨演讲。
据了解,此次活动丰富多元,包括座谈交流、古琴名家工作室年度会议、“丝桐正心 古韵长存”古琴名家音乐会和古琴名家工作室浙派姚门古琴传习所雅集等活动。
记者 舒锐/文 覃伟/图 杨晓伟/视频 曾玉璇/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