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学堂研修】“知行合一”不是空话!两位教授告诉你,王阳明如何教我们“事上磨炼”

2025-09-02 11:09:06 来源 贵阳孔学堂

贵阳是阳明心学的大成之地。为持续擦亮多彩贵州文化名片,助力打造阳明文化高地,近年来,贵阳孔学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充分发挥孔学堂文化交流基地作用,积极寻找地域特色文化符号,以及与世界接轨的共同符号,持续推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围绕阳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意义,以及孔学堂在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等问题,记者特别采访了两位入驻孔学堂的研修专家——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绪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美华。

图片

王绪琴教授指出,阳明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两个维度来看。前者通过确立良知,通过除私欲、去除后天的习染,让被遮蔽的良知恢复本然纯粹,阳明的良知学警醒人类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伟大的、光明的人,这与出身、贫富、阶级地位等都无关,良知面前人人平等。当完成自我定义,自己的良知确立起来之后,下一步就是用自己光明的人格去感召他人,使他人也唤醒自己的良知,成为一个道德完善、人格光明的人。

郭美华教授则认为,王阳明思想的诸多层面可通过“事上磨炼”概括,“良知”的获得需历经千辛万苦,而非现成可得,这与王阳明本人曾被贬贵州的艰难困苦经历有所顿悟,王阳明反对空谈心性,强调“见性”“见理”需靠“事上磨炼”。其次,“万物一体”的责任意识是王阳明思想磅礴大气的来源之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有机连续体,个体完善与天地整体完善相互促进,此观点体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西方哲学常主客对立,而中国哲学更注重主客-天地人的融合。最后,王阳明思想中“生存的纯粹性”常被忽略,王阳明“四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无善无恶”,就是超越一般道德上善恶对峙的“至善无恶”的更高层次存在状态,也是生存的纯粹状态。

王绪琴教授还提出,阳明文化的现实意义也对世人产生诸多启发,其一,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膨胀”导致个体陷入“外在标准绑架”(如以财富、地位定义价值),阳明的“致良知”强调“内在价值判断”,为个体提供了“不被外在标准异化”的理论支撑。其二,它是个人行为的一个标杆,阳明心学不空谈“良知”,而强调“在具体事务中践行良知”。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从良知出发,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念头所发皆善就更完美了。

图片

郭美华教授对于王阳明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中国哲学、文化、思想发展中,如果以一人为表征,则是孔子;以两人为表征则是孔老;以四人为表征则是孔孟老庄;以六人为表征则是朱熹与王阳明。王阳明的地位,可概括为“坐六望五”。近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修身七书”中,将王阳明《传习录》与朱熹《近思录》《六祖坛经》等一同纳入,凸显阳明思想的重要性;近代以来,曾国藩、毛泽东等均重视王阳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与王阳明“知行合一”相关。

在谈到孔学堂在阳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为时,王绪琴教授表示,孔学堂在阳明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庞大和齐全的体系,优势明显。比如,它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高等研究院和阳明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已经举办上千场,受众数十万人次,网上受众更是不计其数。每年数十场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甚至还有外国友人来参与。很多小朋友也来到孔学堂体验,朝气蓬勃,让人兴奋和欣慰。对于学者来讲,暑期的驻访项目令人畅享贵阳的凉爽夏天,适合研修。全国的学者汇聚一堂,机会十分难得,他倍感珍惜。

郭美华教授指出,孔学堂在与学界的联系中,已经达到可观的高度,尤其在高端学界联系上达半官方、半民间机构最高水平,与全国多所高校签约,每年举办暑期夏令营(经典研习班),还向学者定期寄送杂志,做得非常好。孔学堂还凭借自身优势,承办多场活动、讲座,出版书籍、举办中华婚礼等活动,具有半官方、半学界、半民间性质,这些都让传统文化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更近了。

针对孔学堂传播,郭美华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孔学堂可以联合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老师,联合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让阳明学等儒学进入中小学课堂,打造“第二课堂”,以纯知识、纯智慧方式讲解,避免学究气和心灵鸡汤;也可以组织学者、当地人士开座谈会,由工作人员、老师、博士等免费为孩子讲解。

第二,孔学堂可以进一步拓展文化与社会服务场景,比如开发阳明相关旅游路线;借鉴王阳明调解思路,参与街道社区矛盾调解;将阳明学以及儒学的理念推扩及民间生活之中,在城市以居委会、街道为中心开展“都市儒学”活动,在街道宣传墙增加孔孟、朱熹、王阳明等儒学相关内容。

第三,孔学堂可以加强文化传播与研究:挖掘身边符合儒家、阳明精神的人和事,制成电子版故事、短视频;提升阳明学国际影响,先通过日语、韩语、越南语、中文传播,再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避免脱离实际,不过度追求短期效应,要着眼于长期效果。

第四,儒家核心价值以家庭亲缘关系为基础,孔学堂可在家庭亲情建设方面发力,纠弹近些年片面物质追求对亲情的不良影响,发扬阳明学呵护纯正亲情关系的理念。

王蕾/文

  • 编辑: 张益豪
  • 统筹: 侯绍华 李沅栗
  • 编审: 翟 佳 周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