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下午,孔学堂邀请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退休二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教授在孔学堂明伦堂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走向世界的苗族》的公益讲座。讲座由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副教授左振廷博士主持。
张晓教授从事苗学人类学研究多年,主要关注领域从传统苗族村寨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到海外苗族移民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区域从国内到国外,研究视角从理论到实践,研究方法从文献到田野,是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苗族文化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在其丰厚的著述中,代表作《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2000年获贵州省政府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在少数民族妇女研究和中国口述史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获得学界普遍好评。
在9月21日的讲座中,张晓教授便通过她在研究中曾经涉及的3个个案展开“苗族如何走向世界”这一话题。3个个案分别为“贵州西江如何在传统苗族聚居区开展文化传承”,“贵州赴广州务工的苗族群体如何实现跨区域经济文化互动”以及“美国苗族社群如何在跨洋迁徙的情境中实现文化调适与身份重构”。
讲座开始,张晓教授先是从西江谈起,她以“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对当地苗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展开,让听众对苗族文化的本体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在广州苗族的部分,她通过介绍她曾经开展的一项关于贵州赴广州务工的苗族群体的都市文化传承研究项目谈起,该项目兼容行动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内容,同样也是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这三条线索关注是否苗族务工群体是否可以在城市完成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在第三个部分,张晓教授谈起的则是她已经关注近20年对于海外苗族的研究,海外苗族在20世纪70年代由东南亚迁徙到美国、法国等西方各国,在现代的文化生存中也面临着社会融入与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问题。因此,张晓教授便从历史到现实,分别再次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论述了她对于美国苗族的具体关注。在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三个部分的讲授,张晓教授将文化视角下苗族走向世界的过程与问题,挑战与调适结合自己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著述、论文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在问答环节,在场听众也踊跃的参与提问,就苗族的支系问题,苗族音乐的类型与特点,苗族传统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思路等问题同张晓教授进行了互动与讨论,最后主持人左振廷博士为张晓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简短的点评与总结,认为张晓教授的研究历程体现了三重统一,分别为“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客观事实与情怀担当的统一”以及“局内与他者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也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最后,在历时2个半小时后,讲座在热烈良好的气氛中结束。
左振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