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重阳节,“心礼相融·孝暖重阳”2025年贵阳孔学堂敬老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举行。活动以礼传情、以孝暖秋,通过敬老礼仪式、文艺汇演和文化体验三大环节,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温馨祥和、意蕴深厚的文化盛宴。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戴建伟,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贵阳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邹靖出席。

沙画绘孝心,古礼传真情。活动从一段充满温情的沙画表演开始,“孔学堂前孝心代代传……”伴随着云岩区老年大学深情演绎的朗诵《重阳敬老礼诵》,现场氛围渐入佳境,孝老敬亲的情感在光影与诗行间缓缓流淌。
接着,周之江分享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等民俗传说,并回顾了孔学堂多年举办重阳节活动的初衷——致力于将“孝”的内涵充分表达与传递。其核心意义在于“孝的观念——血缘的传承和情感的连接”。









随后,2025年贵阳孔学堂敬老礼正式开礼。九组家庭依次上场,以真实的生活片段,呈现出一幅幅孝亲敬老、家风传承的温暖画卷。仪式环节设计精心、寓意深远:子女为父母奉上一盏菊茶,取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菊寄情,祈愿安康;孙辈为祖辈敬奉重阳糕,寓意“百事皆高”,祝愿福泽绵长;子女为母亲簪戴菊花发饰,,表达对养育之恩的深切感念;每位子女还写下一封家书,以笔墨传情,把平日难以言说的感恩与爱意集中表达。仪式在全体晚辈拥抱长辈、大声说出“我爱你们”的真情时刻达到高潮。活动不仅为家庭搭建起表达情感的桥梁,更借此向社会广泛倡导尊老敬老的美德,弘扬阳明心学中“孝为良知之本”的思想精髓。
参礼家庭的感言是仪式感染力最真实的注脚。高应芬家庭已是第二次参与敬老礼活动。她感慨道:“敬老礼活动让尊老爱敬老的传承延续一代又一代,让中华文明不断放光彩。”李正磊家庭则表示:“很高兴一家人参加敬老活动,这也是一种家风传承,娃娃也能学到孝老爱亲的文化并传承,全家人在活动中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张艳高度评价了孔学堂敬老礼活动的当代价值。她认为,从奉茶明孝、敬糕养亲、簪花祈福到家书传心这一系列仪式,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她认为,在文化层面,敬老礼将传统的孝文化理念通过具象化的仪式落地,能够唤醒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社会层面,有助于缓解代际疏离,为晚辈提供一个感恩长辈的契机,也让长辈能真切感受到晚辈的尊敬与关怀。





紧随庄重感人的敬老礼,“艺韵展风华”文艺汇演为现场注入视听盛宴:时装表演《夜郎故里我的家》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夕阳红》合唱唱出了晚年生活的从容与美好;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扬婉转;汉服秀《云袖泱泱》衣袂飘飘,尽显传统服饰之美;民族舞《刺梨花开》活泼灵动。最后,由200人表演的太极扇《中国功夫》,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掌声如潮。


“乐养合家欢”文化体验区同样精彩。六大体验项目各具特色:“艾护安康”让大家制作养生艾草锤;“茶养身心”配制中药茶包,让大家体验茶养之道;“镜藏时光”设置怀旧场景,提供即拍即传服务,为家庭记录幸福瞬间;“纸随心转”教剪颂扬美好家庭风气的剪纸作品;“品茗菊韵”现场可以品鉴菊花茶;“杏坛登高”则供市民登高祈福,寓意步步高。参与者持集章卡完成打卡,即可兑换纪念礼品,收获满满回忆与欢乐。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普及与传承,活动现场还发放了孔学堂新六艺学堂体验券,课程涵盖竹笛、洞箫、书法、国画、古典舞、形体等,市民可凭券选课体验。据介绍,当前,贵阳孔学堂正积极打造新六艺学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探索为市民群众提供所需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教育服务。同时,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庄重仪式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参与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此次活动由贵州省精神文明办指导,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市精神文明办主办,贵阳开放大学、云岩区老年大学协办,贵阳孔学堂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据了解,“孔学堂敬老礼”是“孔学堂四礼”之一。按照传统,孔学堂每年重阳节都举办敬老礼活动,旨在通过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庄严典雅的礼仪形式,彰显中华礼仪文明之美,传播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舒锐/文 覃伟/图 赵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