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江用三个方言词为贵阳城市性格“画像”!《贵阳历史文化丛书》系列讲座第八讲开讲

2025-11-04 15:18:19 来源 贵阳孔学堂

11月1日,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贵阳”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暨《贵阳历史文化丛书》系列讲座第八讲在孔学堂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主讲。他以“六爽之城:三个方言词闲谈贵阳城市性格”为题,从方言视角深入解读了贵阳独特的城市气质与人文风貌。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琳主持。

图片

图片

讲座伊始,周之江首先谈到“格式”一词。在贵阳人的语境里,“格式”常被理解为时髦、趋新。他认为,这个词背后体现的是贵阳人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敢为时代先的进取精神。他以自己年轻时亲历的贵阳生活方式与饮食风尚变迁为例,指出贵阳流行文化的快速更迭,正体现了这座城市敢于创新的性格特质。而这样的城市性格可能和贵州的地形地貌相关。贵阳有“上云南、下四川、下湖广”之说,是各地往来交汇之地。通过援引地质学家丁文江对贵州的记述,以及美国传教士盖洛《中国十八省府》和清代陈季同《出贵阳小西门见电线(二首)》诗中的记载,周之江为现场听众展现了百年前贵阳在工业文明浪潮中的主动进取姿态。尤其是在1898年,贵阳富商华之鸿在王家巷创办的文通书局,曾被评为全国七大书局之一。这些都印证了贵阳是个“醒得早”的时髦城市。

图片

接着,周之江解读了“安逸”这个词。他指出,贵阳人骨子里有一种难得的松弛感。他在《食遇:贵阳小吃竹枝词杂咏纪事》里写道:“我有一个老叔伯,曾总结贵阳人的特性,是‘买辆小排量就算有车一族,周末找个农家乐打打麻将就算休闲’。这话说得极是。要之,荷包虽不宽裕,却总能把寻常日子过得来有滋有味,是贵阳人的一大好处。”他认为“素粉”特别能代表贵阳人的松弛感,便宜、好吃,加上各种调料,有着千滋百味。周之江还引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关于生机勃勃城市的四个要点,指出贵阳在城市建设中,有意无意间实现了用途混杂、街区(街廊)小、不同年龄建筑物并存、密度够高。

图片

最后,周之江阐述了“怪噜”所代表的城市性格。周之江认为,贵阳人的整体性格里多少有一点狂野,并不觉得传统是个多大的包袱或者束缚,而是颇具创造力,不拘一格,随意自在。“怪噜饭”体现的正是这种“随心所欲、乱中有序”的状态。这种状态与贵阳深厚的移民文化息息相关。尤其是军屯、民屯、三线建设等等几百年的移民进程中,为贵阳带来了很多外来饮食、文化。在相互融合中,丰富多彩构成了贵阳这座城市的初始性格。“贵阳有很大的包容性。”周之江说,“各地来的人在这安居乐业和谐相处,这种兼容并蓄,背后是贵阳善于接纳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风尚。”

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贵州贵阳,周之江还推荐了《国史大纲》《贵州读本》《读到贵州》《贵州开发史话》等书籍。他总结道,对于城市而言,有一些一定要留住,可能是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段城墙,也可能是一种方言、一首童谣、一种味道,尤其是那些跟城市有着情感连接、血脉牵连的东西,我们更应该给予尊重。

胡琳在总结中指出,方言不仅是语言的活化石,更是一座城市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载体。周之江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观察力,把贵阳人的性情、生活态度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让现场观众在轻松幽默的语言当中感受到贵阳的爽朗、爽快与爽心。

图片

观众管彦云表示,此次讲座让她受益匪浅。周之江老师对贵阳地域人文风情的观察和思考,让自己对贵州贵阳有了更深的理解。另外,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到外面走走观察,不断学习新知识。

据了解,“文化贵阳”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暨《贵阳历史文化丛书》系列讲座从9月21日开展第一期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八期,深受市民欢迎。后续讲座信息将通过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公布,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舒锐/文 覃伟/图

  • 编辑: 张益豪
  • 统筹: 侯绍华 李沅栗
  • 编审: 翟 佳 周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