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红楼梦》是反封建、反儒家的,并把这种反抗传统的特质视为思想上的进步。4月10日,贵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赵永刚博士做客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并分享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红楼梦》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是赞同而不是反对,尤其是在主人公贾宝玉身上,更体现出了儒家的仁者风范。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曹雪芹继承了儒家仁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如学以成仁、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仁学思想,纠正了宋明理学对仁学思想的曲解,并且以小说的通俗语言扩大了仁学思想的影响力。”赵永刚说。
宝玉其实并不讨厌读书
赵永刚说,关于“仁”,人们最熟知的便是儒家“学以成仁”的教育观。钱穆先生就曾概括:“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可见,在儒家看来,“仁”天然就是学的目的。那么,《红楼梦》里对于学习的看法如何呢?主人公贾宝玉是否讨厌读书?
“翻开《红楼梦》,一句‘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及种种行为,就让人们一直认为,宝玉向来讨厌读书。事实上,宝玉并非不喜欢读书,而是要看读什么书。”赵永刚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其实特指八股文,而不能等同于一切知识。因此,宝玉讨厌的不是读书,而是那种世俗功利的读法。
他解释道,宝玉其实除了讨厌八股文,其他方面的文化素养并不低,如第十七回在大观园撰写的楹联匾额,就体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而且书法也不差,还得到了黛玉的赞赏。此外,他的佛道哲学修为更不低,如二十一回续写《庄子·胠篋篇》二十二回听曲文悟禅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悟性。因此,不可望文生义地把“文章”等同于一切知识,而误认为宝玉不读书。
让人不解的是,就像贾雨村纳闷的:“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但事实正如第九回茗烟大闹学堂,就把贾府混乱不堪的教育表现得淋漓尽致。终篇看来,贾府败落的最大原因,也确实在于不懂得教育。
贾府教育有哪些严重失误呢?赵永刚认为,首先是教育目上有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其次是教育内容方面完全以枯燥陈腐的八股文为主,再次是学堂中老师昏聩平庸、学生裙带关系严重。而最重要的,则是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如叛逆期的宝玉每犯错误,贾政只能一打了事,而没有合理的善后之策及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
《红楼梦》其实并不反对儒家思想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红楼梦》是反封建、反儒家的,并把这种反抗传统的特质视为思想上的进步。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人们常说林黛玉这样一个好姑娘,就是被儒家传统礼教给折磨致死。
在赵永刚看来,书中种种看似折磨人性的规矩,其实只是当时礼仪的再现。而儒家礼仪的本意,并不是要为难甚至折磨人,相反则是要借此体现人性的光辉。而礼最关键的,不是那些繁文缛节,而是要发自真情实感,如儒家经典《礼记》开篇所强调的:“毋不敬。”
他举例说,如书中秦可卿的丧礼看似隆重,但没人悲伤,因此不符合礼。相反,第四十三回宝玉祭金钏,仪式虽然潦草,但感情很真,因此恰恰是符合礼的要求。另外,第五十八回藕官祭药官,宝玉就建议:只要内心虔诚就好,而不再虚名。
“因此,宝玉身上不是暴露封建礼法的丑恶,而是继承儒家‘仁’的真正精神。”赵永刚说。
讲座中,他还讲述了儒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与《红楼梦》的仁爱观,这样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亲亲、仁民、爱物。而贾宝玉身上,正好体现了这样的仁爱观,如第三十五回,宝玉哄玉钏儿喝莲藕澡,老婆子们就嘲笑不仅和燕子和鱼儿说话,还对星星月亮咕咕哝哝,一点刚性也沒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最典型的,则是他对晴雯说,只要人开心,“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的时候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2021-04-11
2021-04-05
2021-04-05
2021-04-03